烘干是化工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作为一项生产设备,
烘干机设备所创造的产值并不高,但作为一个生产环节,
烘干机设备及工艺的技术水平却最终影响到许多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我国的
烘干机设备制造行业从形成、发展到逐步成熟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资料显示,1982年,我国只能生产制造各类烘干机设备6万种;到2002年,我国可以生产制造各类烘干机设备50万种;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常规
烘干机设备及国际市场需要的主要烘干机设备,我国基本都能自行制造,烘干机设备以进口为主的历史已经结束。然而,纵使成果斐然,对比国外先进水平,我国烘干机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整体水平仍相形见绌。具体而言,我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记者在8月5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烘干会议上初寻答案。
产品:
价廉尚可物美不足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
烘干机设备行业的逐步发展,价格优势成为我国烘干机设备较之进口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化工、医药、纺织等各个领域,国产烘干机设备均能比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一般需求,而且在价格上只有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左右。除价格外,由于烘干机设备体积较大,绝大部分设备在采购之后还涉及现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因此对于国内用户而言,选用国产设备较选用进口设备更加方便。
据了解,目前,我国烘干机设备的主要出口产品有真空烘干机设备、振动烘干机设备、中小型粮食、食品及农林土特产品烘干机设备等,出口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并已经打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但我国烘干机设备出口产品占国产烘干机设备总量的比例还不到5%,我国烘干企业承担大型烘干工程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
烘干机设备生产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丹麦、瑞士、英国、德国、美国以及日本等。与竞争对手相比,我国烘干机设备虽然价格低廉,但在产品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外观设计、成套性和功能组合性方面均差距明显。同时,虽然目前我国烘干企业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产品,如喷雾烘干机、内加热流化床烘干机、闪蒸烘干机等,但原始的创新型产品不多,且在加工质量、环保要求、人性化设计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调查显示,不同的行业用户也正在对烘干机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化工行业用户期待烘干机设备制造业按照高品质、低能耗、环保型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强测试、制造工艺和材料材质等方面的适用性研究,这都表明,我国烘干机设备产品改进方面有不小的空间。
企业:
理论研究薄弱
实验流程欠缺
实际上,产品品质和性能的差距,正是技术附加值不高、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突出体现。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烘干机设备分会秘书长苏原认为,目前,国内烘干机设备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和实验环节两个方面。
缺少理论研究是制约烘干机设备产品创新的一大瓶颈。由于被烘干物料的性质多种多样,仅靠有限的几种烘干机设备并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理论研究是开发新型烘干机的基础。我国的烘干技术要实现创新和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批理论研究工作者,以提高国产烘干机设备的技术含量。近年来,我国虽然有一些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不够。与丹麦、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在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不小的差距。
同时,国内绝大多数烘干机设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欠缺一个合格的实验流程。烘干是实验性很强的技术,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烘干机设备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实验手段都必不可少。通过实验,理论工作者可以总结出烘干过程中的工艺规律,设备制造厂家则需要通过实验确定各类工艺参数。然而迄今为止,无论是理论研究单位还是烘干机设备厂家,鲜有一家单位拥有完备的实验基地,有些制造厂甚至没有一套实验装置。生产厂家恰恰由于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而在设备设计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导致产品适用性不足,品质低劣。
究及国内烘干机设备企业实验流程欠缺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通协烘干分会专家刘相东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备制造厂对实验过程的认识不足,认为其可有可无;二是实验装置机型较多,投资巨大,而我国烘干机设备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它们往往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的投资。三是配套的实验人员等不到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较弱。记者了解到,在设备生产中没有合格的技术人员,甚至没有图纸,仅凭机械加工人员的估算和经验来生产价值几十万、上百万元的设备,这种现象在烘干机设备行业并不鲜见。
行业:
布局不均衡竞争不合理
烘干机设备属于非标设备,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利润又略高于其它定型设备,这是造成我国众多厂家从事烘干机设备制造的原因所在。但是,厂家多而分散,难以形成生产规模优势,进而不能集中优势资源研发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烘干技术的发展。目前,全行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60%以上,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厂家仅占5%-8%。
另一方面,厂家众多也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在买方市场的压力下,一些企业一味追赶市场而不是去寻找和开拓市场,只注重眼前利益,将精力集中在近期市场需求较多、已成熟的产品上。这一方面导致烘干机设备产品低水平、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缺乏系统而长远的发展战略,进而整体素质提高缓慢,严重地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例如,在烘箱、振动流化床、喷雾烘干机等产品上,生产厂家较为集中,竞争异常激烈,新产品的推出和完善主要依靠相互模仿,产品的整体开发速度有待提高。
此外,地域集中也是我国烘干机设备行业的突出现象。到目前为止,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辽宁、黑龙江,这几个省市的企业几乎占到全行业总数的5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地区没有烘干机设备生产企业。企业分布的地域集中主要是由于我国烘干机设备行业的生产企业多数是在本行业早期企业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来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人员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
未来:
国际竞争加剧
修炼内功为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烘干机设备行业已经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将目标转移到中国市场。如今,世界著名的烘干机设备制造商,如丹麦的尼鲁集团、日本的大川原株式会社等已纷纷在我国设立分公司。面对更先进的技术、更高端的产品以及更激烈的竞争,我们的企业必须通过修炼内功,加强自主创新来提升产品品质,塑造品牌形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水平。
中国通用机械烘干机设备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烘干行业要做强做大,必须不断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要抓住两大重点不放松:一是产品的开发创新与技术进步不放松;二是以客户为中心,抓住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放松。企业应该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利用其丰富的知识储量和先进的开发能力、灵敏的信息资源,结合企业自身较强的创新需求和高技术成果商业化的物质能力,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动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先进技术,开发出有生命力的产品。
同时,我国烘干行业特点是企业不大、不强、不专、不精,数量多而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企业管理落后,未达到合适的规模经济。对此,沈阳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广文认为,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进行指导和协调,改变盲目发展的状况。江、浙、沪三地相对集中的企业,可以考虑利用合资、合作、收购的方式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寻找更广阔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行业内企业则应在强强联合、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公司的基础上,适时确立差异化的战略定位。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烘干产品多种多样,集中在某些产品,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在设备设计或物料工艺上开发独特优势,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